乡村振兴齐鲁论坛2023丨平行论坛一 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有哪些?

发布日期:2023-10-15 10:39:12 浏览次数: 字体:[ ]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那么,如何促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路径有哪些?

10月14日,“乡村振兴齐鲁论坛2023”在淄博举行。平行论坛一,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赵敏娟,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李周,中共农业农村部党校原副校长、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朱守银,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原副司长、国家粮食安全政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方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胡向东,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现代农学院副院长、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承芳,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为主题,从不同角度探讨实现共同富裕的新思路、新路径、新模式。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应着眼于‘双碳’目标、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需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赵敏娟就农业绿色发展的必要性,深入分析了资源节约、产地环境安全、绿色产品供给等情况。她建议,加快农业绿色低碳发展,需在推进科技体系、制度体系、配套支撑政策体系建设上持续发力,鼓励多主体参与。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李周以“从生态保护走向生态振兴”为题进行研讨,从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振兴三个维度进行了系统阐述。他认为,生态保护要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等方面下功夫;生态建设重点是推进生态基础设施、生态文明制度等建设;生态振兴要把生态系统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通过剖析那邦湿地、杭州西湖、新安江、福建石狮市等典型案例,讲解了推进生态振兴的措施路径。

中共农业农村部党校原副校长、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朱守银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始终坚守科学精神引领,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观点、遵循客观规律要求、重视乡村特点差异、注重统筹协调发展、尊重农民意愿选择、保持足够历史耐心;应充分考虑资源禀赋制约、承认区域乡村巨大差异、遵循农业基本特点特性、重视村庄基本功能特性;要充分发挥主观因素的能动性作用,通过健全完善公共政策、探索创新体制制度、创新优化方法机制、制定修订法律法规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保障粮食安全的推进路径是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服务社会化、生产机械化,充分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积极性、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推进乡村建设要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统筹好产业发展与乡村建设关系、粮食安全与绿色发展关系,不断创新、探索更多乡村绿色、融合、可持续发展路径。”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原副司长、国家粮食安全政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方言重点就保障粮食安全和推进乡村建设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要保障粮食安全,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关键在种子和耕地,同时还要抓好收获、储藏、加工、消费全环节粮食减损,提高粮食自给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胡向东分析了国际上农业强国发展的一般规律。他指出,中国迈入农业强国关键要提升科技创新效率和经营体系效率。要补齐科技支撑和产业韧性短板,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抗风险能力。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现代农学院副院长、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承芳就建立村民全过程参与村庄公共事务管理机制提高乡村建设成效进行了阐述。她调研发现,在乡村建设方面,还需在村容村貌改善、城乡快速互联互通、通讯和物流设施作用发挥等方面补齐短板弱项;在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因发展规划不到位、对实际需求了解不充分、村民参与不够等原因,导致项目建设与群众实际需求不相匹配,刘承芳提出建立“自下而上、农民参与、上下联动”项目筛选机制,提高村民在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的参与度等建议;在农村公共养老服务方面,刘承芳建议通过发展互助养老、设立农村养老护理员公益性岗位、建立志愿互助账户等,进一步创新供给模式,提高农村养老服务能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